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上海静安区2019届初三上学期期末(一模)水平调查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

   日期:2024-08-05     来源:www.qubabang.com    浏览:561    
文章简介:静安区 2018~2019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水平调查试题 初三理化(化学部分) 2019.1 考生注意:1. 本试题满分 60 分,理化合卷用时 100 分钟; 2. 答案需要填写在答卷卡上。 可可以用到的相对原子水平:H-1 C-12 N...

静安区 2018~2019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水平调查试题

初三理化(化学部分) 2019.1

考生注意:1. 本试题满分 60 分,理化合卷用时 100 分钟;

2. 答案需要填写在答卷卡上。

可可以用到的相对原子水平:H-1 C-12 N-14 O-16 Ca-40

1、选择题(共 50 分)

1. 是化学性质的是( )

A. 颜色 B.密度 C.挥发性 D.可燃性

2. 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 21%的气体是( )

A. 氮气 B.稀少气体 C.氧气 D.二氧化碳

3. 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,这里的“铁”和“锌”是指( )

A. 分子 B.元素 C.原子 D.单质

4. 导致温度效应的主要气体是( )

A. 二氧化硫 B.一氧化碳 C.二氧化碳 D.氧气

5. 需垫上石棉网才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( )

A. 烧杯 B.试管 C.蒸发皿 D.燃烧匙

6. 取用固体药品时操作正确的是( )

 

7. 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( )

A. 泥沙 B.蔗糖 C.植物油 D.粉笔灰

8. 下列滴管用图示正确的是( )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.

取液时挤出空气

B.

搅拌

C.

滴加液体

D.

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

9. 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( )

A. 氮气 B.氧气 C.二氧化碳 D.稀少气体

10. 在氧气中燃烧,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( )

A. 木炭 B.红磷 C. 硫 D.铁丝

11. 是氧化物的是( )

A. 稀少气体 B.水 C.氢气 D.石灰水

12. 是单质的是( )

A. 水 B.空气 C.泥土 D.氢气

13. 氮 元素化合价为-3  价的是( )

A. NH3 B.N2O C. NO D. NO2

14. 下列各项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( )

A. Al+3:正三价的铝元素 B. 2K:2 个钾元素

C. Fe2O3 氧化铁 D. 氦气:He2

15. 既含游离态氧元素又含化合态氧元素的物质是( )

 

A.  氧气 B.空气

16. 物质的作用错误的是(

A. 二氧化碳制作汽水

 

C.二氧化碳 D.水

 

 

B. 氧化钙作干燥剂

C. 氧气用作燃料

17. 是纯净物的是( )

A. 糖水 B.大理石

 

D.石墨制作电极

 

 

C.加碘食盐 D.五氧化二磷


 

 

18. 不是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( )

A. 金刚石、石墨 B.氧气和液氧 C.红磷和白磷 D.氧气和臭氧19.下列物质的俗名错误的是( )

A.  固体二氧化碳:干冰 B. 硫酸铜:胆矾

C.  氧化钙:生石灰 D.氢氧化钙:熟石灰

20. 几种容易见到物质的 pH 范围如下表,其中酸性最强的是( )

 

物质

A. 酸奶

B. 鸡蛋清

C. 牙膏

D. 肥皂水

pH 范围(常温)

4-5

7-8

8-9

10-11

21. 有关说法错误的是( )

A. 物质的量表示少量微粒的集合体,常用 n 表示

B. 1mol 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1mol 碳原子和 2mol 氧原子

C. 摩尔水平就是 1 摩尔物质的水平,常用 M 表示

D. 摩尔是国际约定量制中 7 个基本量中的 1 个,常用 mol 表示

22. 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( )

A. CO2+C¾高¾温¾®2CO B.4Fe+3O2¾点¾燃¾®2Fe2O3

C. 2CO+O2¾点¾燃¾®2CO2 D.CaCO3¾高¾温¾®CaO+CO2­

23. 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,发生变化的是( )

A. 分子类型 B.原子类型 C.元素类型 D.物质总水平

24. 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( )

A. 溶液是均1、稳定的混合物

B. 饱和溶液的浓度肯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

C. 澄清、透明的液体肯定是溶液

D. 饱和溶液绝对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

25. 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,错误的是( )

A. 分子一直在不断运动 B.分子和原子的水平都非常小


 

 

C. 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D.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

26. 下列事实可以用水平守恒定律讲解的是( )

A. 镁带在空气中灼烧后,水平变大

B. 10gNaCl 溶解在 90g 水中,形成 100gNaCl 溶液

C. 湿衣服晒干后变轻

D. 100mL 酒精与 100mL 水混合后,溶液体积小于 200mL

27. 进行下列试验,无需控制变量的是( )

A. 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

B. 用水和酒精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原因

C. 用二氧化锰和氧化铜比较双氧水分解中催化剂的催化成效

D. 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和氧气

28. 点燃篝火时,一般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,这是由于( )

A. 可以减少失火点 B.散热的速率快

C.  木柴是可燃物 D.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

29. 打开汽水瓶盖后,有很多气泡冒出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
A. 溶解度增大了 B. 瓶内压强变小了

C. 等气泡不再冒出时,二氧化碳已全部逸出 D.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

30. 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:

 

温度(℃)

20

30

40

50

60

70

80

溶解度(g/100g水)

32

46

64

85.5

110

138

170

甲是 80℃含有 100g 水的KNO3 溶液,操作过程如图所示。以下剖析错误的是( )

 

A. 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,乙可能饱和溶液


 

 

B. 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水平分数关系式乙>甲>丙=丁

C. 甲溶液中,溶剂与溶质的水平比为 25:34

D. 甲溶液冷却时,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℃~70℃之间2、填空题(共 38 分)

31. 元素符号、化学式、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,请用相应的化学语言填空。

①2 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,②两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,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,

 

④金刚石____________________,⑤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,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,

⑥用硫酸铜检验某样品中含有水,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32. 蛋白质是由丙氨酸(C3H7NO2)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。依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:

 

丙氨酸由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(写数值),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个原

 


子,1mol  丙氨酸中约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33. 水是宝贵的资源。

个氧原子(科学记数法),丙氨酸中氮、氢元素的


 

①某兴趣小组通过 a-d 的步骤对一瓶天然水进行净化。天然水→加明矾→操作 1→活性炭→加氯气→净化后的水

a b c d

 

操作 1  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,必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,活性炭有哪些用途是

____________________,氯气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,a 至 d 中肯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②下图是电解水的浅易装置及生成气体与时间关系图,试回答下列问题。

 

a.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,化学反应的基本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;

 

b. 若甲试管生成气体 A,气体 A 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,则甲应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

(填“正极”、“负极”);


 

 

c. 反应一段时间后,AB 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;

d. 在水通电分解的变化中,没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;(用符号表示)

e. 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氢气,火焰呈____________________色,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34. 如图是 A、B、C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,回答下列问题:

 

①A、B  两种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℃时溶解度相同。

 

②t2℃时,B 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 

③t2℃时,等水平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水平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 

④t2℃时,将三种物质各 ag 分别加入到 100g 水中,充分溶解后,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,则 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(用“>”、“<”、“£”、“³”、“=”表示)

⑤A 中混有少量B,要得到较纯净的 A,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⑥A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,可使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(写一种)

⑦右图烧杯甲中盛有饱和的 C 溶液。现向烧杯乙中加入生石灰后,烧杯甲中有晶体析出, 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⑧t2℃时,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g,分别加热蒸发 10g 水后,再恢复到 t2℃,剩余溶

 


液的水平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,此时A 的溶质水平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)

3、简答卷(共 32 分)

35. 请你用已学的化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:

。(列式


 

 

 

①图 1  中仪器名字 a  是____________________;b 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②用双氧水制取氧气,比较适合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③关闭 C 中弹簧夹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,实验结束后,A、B、C 装置中不可以达成固液离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④若用装置D 制取氧气,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,假如用图 2 所示装置采集氧气,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端(填“c”或“d”)导入。

⑤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 A 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,不需要粉末状碳酸钙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,上述反应若生成了 0.1mol 二氧化碳,求大理石中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。(依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)

36. 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要紧实验,请依据所学常识作答。

 

①图 1、2 实验过程中,察看到相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,A、C 中氧化铜发生反应

 

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,____________________ ,图 1、2 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和碳

 

具备相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②如图 1 实验,加热前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,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
 

 

③对图 1、2 实验的剖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(填编号)。

 

a. 图 2C 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预防冷凝水倒流

b. 图 1、2 实验结束时,为预防液体倒流,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,再熄灭酒精灯或喷

c. 图 1、2  实验分别生成 1mol  二氧化碳,实验需要的碳和一氧化碳的物水平也分别是

 

1mol

 

④某兴趣小组在做完图 2 实验后,进行了如下图的改进,也得出了碳和氧化铜能反应的结论, 有一个同学觉得这个实验不够严密,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37. 

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如图 1 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。

 

①当打开 K, 反应一段时间后, B  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,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是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(填化学式),C 处澄清石灰水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,C 处发生反应的化学

 

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,通过D 处现象得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。

 

②某同学将上述实验进行改进,设计如图 2 所示: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, 能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
 

 


 

 


 

 

1、选择题

参考答案


 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9

10

11

12

13

14

15

D

C

B

C

A

D

B

C

D

C

B

D

A

C

B

16

17

18

19

20

21

22

23

24

25

26

27

28

29

30

C

D

B

B

A

D

B

A

A

C

A

D

D

B

A

2、填空题

 

31.①2H ②2SO ③MgO ④C ⑤H2+CuO¾D¾®Cu+H2O

⑥CuSO4+5H2O→CuSO4∙5H2O 32. 4;13;1.204×1024; 2:1

33. ①过滤;漏斗、烧杯、玻璃棒;吸附;杀菌消毒;d

 

②2H2O¾通¾电¾®2H2↑+O2↑;分解反应;H2;负极;2:1;H、O;淡蓝色;2H2+O2¾点¾燃¾®2H2O

34.  ①t1  ②40g/100g 水 ③A   ④20≤a<40 ⑤降温结晶 ⑥加溶质、减溶剂、降温

⑦生石灰加入水中与水反应放热,温度升高,C 的溶解度减少,溶质析出

 

; 60

⑧C>B>A 160*100%

3、简答卷

 

35. ①长颈漏斗;铁架台 ②B ③试管中液面降低,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,固液离别, 反应停止;AB      ④2KClO3¾M¾nO¾2®2KCl+3O2↑;c    ⑤反应速率太快,产生的气流不平稳; 10g

36. ①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,澄清石灰水变浑浊;CO+CuO¾D¾®Cu+CO2;C+2CuO¾高¾温

 

¾®2Cu+CO2↑;都具备还原性

 

②通入 CO 气体;排尽装置中的空气,预防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 ③a


 

 

④铝和石墨棒在加热条件下可能与 CuO  粉末反应,使其变红色

①H2CO3;检验 CO2;CO2+Ca2→CaCO3↓+H2O;密度比空气大、不可燃、不助燃

②bc 处棉球不变色,d 处棉球先变红,a 处后变红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